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甘肃“果业大县”静宁探良种苗木繁育促产业升级

  甘肃新闻网7月25日电 (徐雪)甘肃静宁县中堡村果农刘连民抱着试试的心态,对自家的30亩苹果树“升级换代”,“没想到第三年就迎来大丰收,结出来的果子口感香脆,产量比老品种翻了一番,现在每年能收入40多万元。”

  刘连民赞不绝口的红富士新品种名叫“成纪1号”,是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所长李建明花了9年时间选育而成,具有抗旱抗寒、丰产期提前、果品优良等特点,已在当地推广种植10万余亩。

  静宁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,土层深厚,光照充足,昼夜温差大,是农业部划定的苹果最佳适生区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苹果产业经历了探索起步、示范推广、基地建设、产业经营四个阶段,形成了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市场化的产业格局,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00万亩,户均10亩,当地依靠果业脱贫3.1万户15.4万人。

  与果树打了二十多年“交道”的李建明近日介绍,随着全县苹果产业的发展,每年苗木的需求量在300万株左右,但同时依靠从外地调苗往往有“水土不服”,成本过高等不利因素,对当地果农影响较大。

  近年来,静宁县政府为了推动苹果产业的转化升级,依托当地果树果品研究所,大力推广现代矮化密植苹果,建立了甘肃省首家大规模现代矮化苹果苗木繁育中心——静宁县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。

  该基地引进国内最新的苹果优良品种,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果树栽培与苗木繁育技术,占地300亩,其中母本圃30亩,采穗圃10亩,良繁圃260亩,目前可年产80万株优良苗木。

  静宁县科技局局长梁永红介绍,“苹果新优品种‘成纪1号’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”获得2015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目前该基地还在进行甘肃省农牧厅的“静宁县苹果矮化密植及支架栽培模式试验研究项目”的课题,预计年底验收。

  李建明说,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我们还与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甘肃农业大学、甘肃省农科院进行科技合作,还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引进到当地的职业学校的实践课程中,同时也作为职业农民的培训内容。(完)